模殼焙燒爐在工作時,采用專項蘸斗連續攪拌,不影響蘸漿作業,防止涂料下沉,保障物料均勻性;采用浮砂機掛砂,代替人工掛砂,不但使掛砂越均勻,同時也減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,采用氣力輸送的方式輸送砂子,而不用人工輸送,所以砂子有三種,所以需要三套氣力輸送裝置;考慮滴漆和氨的回收,防止涂料和氨四處流動,既浪費又不污染環境;可考慮在模殼滴干時把模殼懸掛在涂料桶和硬化池上。
設干燥室以保障烘干恒溫;就近設置回收蠟槽,采用酸處理法回收舊蠟,處理好的蠟就地澆注成蠟錠或制作澆棒。模殼焙燒爐要與中頻爐配套使用,經工序能力分析,要6臺才能達到需求,目前有5臺焙燒爐,還需增加1臺。需設計和制作相應的工裝來保障模殼裝在模殼籃,放在臺車上時能擺放整齊,以方便澆注時對準澆口。
模殼裝好后放在臺車上開進焙燒爐焙燒,澆注時用臺車運送到澆注區,也可考慮用行車吊運。此外,模殼籃在焙燒時由于受高溫和氣腐蝕,很容易損壞,模殼籃吊運時也容易變形,模殼籃的成本及維修費用很高,因此可考慮不用模殼籃,模殼直接放在臺車上焙燒和澆注,車上鋪一層砂。
目前模殼焙燒爐是由金屬電陽絲加熱的,由于殼模含氯水,焙燒時產生的氣體有很強的腐蝕性,而金屬電陽絲卻不耐腐蝕,容易燒斷,所以焙燒爐的故障率高,且金屬電阻絲的成本很高,建議把金屬電阻絲替換為耐腐蝕的硅碳棒。
上一條: 看這篇了解井式退火爐的運行過程
下一條: 井式退火爐內支撐與進出料機構的設計